時間:2014-06-12來源:
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重要論述:在山東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時指出,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時強調,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道德在國家和民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崇德向善成為全社會的主流意識和自覺行動,是現階段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一
崇德向善是社會和諧的正能量。古人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許慎《說文解字》曰:“德,升也”。境界因善行而升華。“善,吉也”。吉祥、美好的意思。 孔子在《論語》里倡導“見賢思齊”,主張“為政以德”。老子的《道德經》提倡“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古代先賢的言論體現了中華美德的核心價值,無一不是教化人們的成功寶典,雖歷經數千年,在今天仍是我們遵循的重要準則。當前,我們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美德的延續和傳承,凝聚了全社會共識,明確了國家發展目標,彰顯了社會核心理念,確立了公民基本遵循,必將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激發全社會奮發向上的重要力量。
崇德向善是為人處世的生命線。崇德向善作為每個人的安身之本、處事之基、成事之道,必須大力弘揚和加強。然而,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人們擁擠在高節奏、充滿誘惑的現代生活中,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復雜局面,道德防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損害,見利忘義、坑蒙拐騙、危害社會等敗德失范現象屢見不鮮。從一定意義上看,一些人的欲望在吞噬理想,多變在動搖信念,心靈、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拋棄,看不到真善美,分不清假惡丑,出現 叛逆、浮躁、功利等癥狀,患上了迷心逐物、精神缺鈣的現代病。日常生活中,各種有失傳統道德風范的丑陋現象更是銷蝕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信任,導致社會矛盾更加復雜,造成社會信任危機加劇。道德建設是當前社會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人民群眾迫切期待重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維護好崇德向善的社會道德生命線。
崇德向善是民族文化的傳家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崇德向善是中華美德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不懈的追求。在我們的身邊,從來不缺乏人們對道義的守護、對人類美德的追崇。從我們熟悉的雷鋒、焦裕祿、郭明義、龔全珍等道德楷模,到漯河人敬仰的歷史先賢字圣許慎、抗法保臺英雄陳興聚,再到現代敬業愛崗的安監楷模王茂俊,入選中國好人榜的漯河好人胡彩麗、王金木、張英臣、賈梅紅等,他們的身上無不閃爍著道德的光芒,溫暖人心,滌蕩污穢。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遭遇道德困惑和“精神霧霾”,感慨世態炎涼,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人情冷漠、見利忘義、誠信缺失只是當今社會中的個別現象,在所有善良群眾的眼中,這些丑惡行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千夫所指。我們更應該認識到,那些誠實友善、勤勞樸實的普通百姓,恪守道德、陽光生活的勞動者,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堅守者,才是中華傳統美德的脊梁和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
二
崇德向善應成為社會進步的風向標。當今社會,人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價值取向迥異,社會公德、倫理道德在某些場合遭到褻瀆或被公開質疑,如不加以引導,極易讓一些非主流的思潮占據上風。必須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努力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要利用一切宣傳手段,尤其是互聯網絡、新媒體等宣傳工具,讓道德規范和道德準則深入人心,讓道德模范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家喻戶曉。要把崇德向善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持之以恒,抓實抓好。近年來,我市開展的“傳統經典文化進校園”、“月評十佳市民”和“道德模范評選表彰”等活動,從小學生抓起,從群眾性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應該繼續堅持和鞏固提升。近期,舞陽農民畫以“圖說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已有六十余幅作品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和各省、市黨報整版刊發,這是繼去年149幅舞陽農民畫入選“全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后的再次華麗亮相,成為我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要以舞陽農民畫為范例,不斷探索總結各種貼近群眾生活、百姓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宣傳形式,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崇德向善應成為創新發展的動力源。崇德向善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們倍加珍視。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追求人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傳統美德的重要源泉。要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和文明城市、文明單位建設等活動為載體,在注重硬件建設的基礎上,注重提升人們愛護環境、尊老愛幼、舉止文明的道德水準,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為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集聚正能量。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設,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貫穿于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動員全社會積極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形成人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局面。
崇德向善應成為凝魂聚氣的磁力場。構建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每個人既是直接參與者,又是直接受益者。要努力激發人們向不良道德行為作斗爭的勇氣,引導全社會自覺強化道德修養。要以德為先,把崇德向善、德才兼備作為選人用人的標準,使其成為各級黨員干部加強道德修養的風向標;要以善為本,把愛崗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的自覺規范,不斷強化道德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信用懲戒措施,通過創造揚善懲惡的制度條件和社會環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奮發向上的持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