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06來源:
史恩杰 徐書孟
銀杏繞堤,法桐蔽日,桃花正艷,梨花又起……漯河的四季既有賞不夠的自然美景,也有說不完的生態故事。綠樹紅花不僅帶來滿目美景,更為漯河贏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
監督就是要找問題
十年樹木,百年育林。自1986年建市起,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就與全市人民一起,始終以園丁之心、老農之姿,呵護、關愛著城市的一草一木,為其成長操勞,為其茁壯自豪。寒暑交替,時光荏苒,當綠樹成蔭、花海遍布之時,市人大常委會又一次揮起監督的利器。
2014年5月,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成員在沒有通知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情況下,悄然來到城市公共綠地、干道綠化帶、街頭游園、風景林地等區域,以分散檢查的暗訪形式,拉開了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河南省城市綠化實施辦法》的執法檢查序幕。這次列入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的執法檢查,在年初常委會會議審議討論時,就定下了“在大好形勢下查隱憂、在普遍成績中找不足”的原則,以執法檢查的剛性,解決好城市綠化存在和面臨的各種問題,持續鞏固城市綠化工作好的態勢和形勢。執法檢查組沒有絲毫懈怠,在開展暗查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內部培訓、問計專家等準備工作,對法規的掌握、群眾的需求有了更扎實和更清晰的底數。“你們看,這家商戶門前多么好的一棵萬頭椿,莫名其妙就死掉了”;“俺家這一片兒不像其他地方,樹特別少”;“大草坪好是好,上不去人,看著怪浪費的”……暗查中,群眾反映或檢查組成員自己發現的問題被一條條地記錄下來,點藍圈紅地匯集成暗查日志。
閉門檢查從來不是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方法。暗查結束后,執法檢查組根據方案,集中開展了開門納諫、座談討論活動,吸收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他們通過漯河日報、漯河名城網等媒體發布執法檢查公告,開通專門電子郵箱、電話,征集到群眾相關意見和建議40余條。這些意見和建議有的指向管理細節,有的反映毀林損綠,有的提出優選樹種的合理化建議,與暗查搜集的問題一起,成為執法檢查的重要導向。此后,市人大常委又召集多部門集體會商,邀請郾城區、召陵區、源匯區、經濟開發區、西城區和市林業園林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建委、市沙澧河建管委等相關單位,以座談會等形式,圍繞綠化機構建設、制度配套、規劃編制、資金落實、管理養護等法規劃定的職責義務,逐項對照檢查,促進整改提高。針對執法檢查重點、主要問題排查、工作難點推動等,執法檢查組向主任會議作了詳細匯報,經主任會議審慎研究后,再確定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方向,保障了執法檢查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
監督就是要保民利
心中有民,方能為民。《城市綠化條例》第一條就把“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增進人民身心健康”確立為發展綠化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此次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也牢牢把握住綠化為民這一核心,把提高人民群眾綠化滿意度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
漯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雷建民多年來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在工作閑暇時間,經常到大街小巷轉一轉、看一看。城市的點滴進步,他看在眼里;工作的些微缺失,他記在心中。在執法檢查過程中,他反復提醒大家,要多接地氣、多抓細節,看看普通群眾關注哪些、老百姓需要什么。他還明確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思索:沙澧沿河綠化搞好了,城市的邊邊角角怎么辦?沙北等新城區及主干道綠化搞好了,少部分老城區和背街小巷怎么辦?總體綠量上去了,老百姓家門口的綠意是否盎然?這幾個問題讓大家的思考有了“氣清景象明”的開闊,真正抓住老百姓需要這個關鍵,落實到執法檢查的各個環節之中。
執法檢查組以問題為導向,對準居民小區、老城區和公共游園這些與百姓日常生活最為緊密的區域,詳細梳理各類大小問題。在縣區和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共排查新舊居民小區25個,發現毀綠種菜、占綠停車等問題11處;對老城區和背街小巷的綠植、行道樹缺損情況進行了重新統計,督促制訂了補栽和密植方案;針對市區公共游園不足、分布不均衡的實際,督促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加快實施市區“百園提升工程”,使市區綠化實現“全面覆蓋、多點開花”,讓老百姓能夠出門見綠、百米賞園,打造林水相依、林水相連的特色濱河森林城市景觀,為人民群眾謀得更多、更好的生態福祉。
2014年6月底,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對執法檢查情況進行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在熱烈討論中,很快集中碰撞到綠化用地怎么保、樹草結構怎么調、毀綠行為怎么管這三個問題上。談到用地問題時,有的委員提出,綠化用地要提前規劃安排,防止被房地產用地“蠶食”。有的委員提出,要在用地緊張的形勢下,探索城市立體綠化模式。談到樹草結構時,有的委員說,本地樹種日漸稀少、城市樹種單一是林病蟲害多發的主要原因。有的委員說,草坪要能上、能踏、能躺、能耍,不能僅像一幅畫一樣掛在那里。談到制止毀綠行為時,委員們有的提出要嚴管重罰,有的提出要防患于未然。委員們觀點鮮明、各抒己見,在交鋒辯論中逐漸達成一致。經主任會議研究并經常委會會議投票表決,形成了內容充實、要求具體的審議意見。審議意見強調,項目規劃要尊重科學,結合當地實際,合理配置樹種,優化喬木、灌木、草的結構比例;要留足、留好新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的綠化用地,強化對道路和居住小區的綠化規劃管理;加強日常巡查,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依法打擊各類損綠、毀綠行為。
監督就是要抓落實
監督不抓落實等于車行半途。漯河市人大常委會持續采取委室跟蹤督辦、主任會議定期聽取匯報、常委會會議表決落實情況的報告等有力手段,將審議意見的每字每句落到實處。
為加強綠化用地控制,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城建工委督促市園林、規劃部門加快規劃編制進度,并認真參與規劃研究和評審工作,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有序開展。2015年3月,《漯河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年~2030年)》由漯河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本次規劃公園綠地1686.59公頃、生產綠地276.80公頃、防護綠地1403.19公頃,其中,綜合性公園11個、社區公園92個、專類公園7個、帶狀公園49處、街旁綠地45處,各類綠地呈網絡狀均勻分布于城區內。按照規劃,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逐年得到穩步提升。
為改變老城區綠化面貌,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在對市區游園綠地分布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重點督促“百個市民休閑健身游園建設工程”向老城區傾斜,按照300米~400米服務半徑的標準,在人口密集、居民區集中的地方布點建園,既方便市民休息、娛樂、健身,又彰顯城市園林文化品位。2015年上半年以來,新建游園11個,人民公園、雙匯廣場高標準改造工程已經列入年度計劃。按照審議意見要求,市人大常委會督促市、區兩級政府對沙南、鐵東老城區綠化現狀進行改善提升,完成交通路、人民路等17條道路行道樹的補植工程,采取全冠移植方式,確保了整體景觀效果協調統一,為群眾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目前,漯河市區78條主、次干道已種植行道樹約11萬棵,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道路綠地達標率80%以上、林蔭路推廣率達72%。
為依法保護綠化資源,漯河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審議意見督辦臺賬,定期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深入沙澧河兩岸、公共綠地、居民小區等區域視察,推動城建、園林、規劃、房管等部門協作聯動,形成城市綠化執法工作的強大合力。2014年,全市共立案查處侵占綠地、損毀綠地、砍伐城市樹木等案件33起;糾正在綠地內亂扯亂掛、亂停亂放、擺攤設點、折花摘果等違章行為7000余起;對85個涉綠工程項目實施了全程監控,有效避免了綠化資源的損失。2015年以來,已立案查處損毀、占用城市綠地案件7起;糾正涉綠違章行為1600余起;全程跟蹤監管25項涉綠工程項目,對施工過程中發現的侵綠、毀綠行為及時糾正、制止。
在督辦落實的同時,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在園林綠化宣傳、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優化喬灌草比例等方面也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切實保障了城市綠化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2015年6月30日,在漯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中,關于貫徹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河南省綠化實施辦法》的相關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贏得95%以上的滿意率。一枝一葉連民心,一花一草映民意。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將永遠珍惜、愛護這片綠色、這汪花海,為城市未來和人民幸福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
(《人大建設》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