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風景在基層
——漯河市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側記
耿高產 陳艷偉 張蔚黎
當前,全省各級人大都在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轉發〈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關于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和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如何把夯實依法執政和基層民主根基的重大舉措落到實處?近日,筆者在漯河市城鄉進行了走訪,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市縣鄉三級人大積極行動,齊心協力,共同強基固本的最美風景。
重心下移 指導支持責無旁貸
“漯河市轄臨潁、舞陽兩縣和源匯、郾城、召陵三區,55個鄉鎮辦,人口272萬,現有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4844名。其中,縣鄉人大代表4507名,占全市代表總數的93%。只有抓好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才能牽住基層民主建設的‘牛鼻子’,這也是我們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對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加強指導支持的重要原因……”談起縣鄉人大工作,漯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雷建民如數家珍。
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是強基固本的系統工程。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并在指導和支持上狠下功夫。他們幾乎每年都要選擇關于加強縣鄉人大建設的議題,組織精干力量進行調查研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
2014年10月,組織召開了換屆以來最大規模的全市鄉鎮人大主席培訓班,對全市鄉鎮人大主席進行履職能力培訓,并對鄉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進行全面部署。截止2014年底,漯河市各鄉鎮代表聯絡站(點)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加上換屆之初建成的縣鄉人大代表活動室,全市人大代表履職平臺建設形成了網格化無縫全覆蓋,達到了規范化標準化,做到了硬件上檔次、軟件上水平。同時,根據代表活動室和聯絡站的實際運作情況,在加強檢查指導的同時,積極提供物資和經費保障,對26個開展活動較為規范的活動室和聯絡站,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每個獎勵補助5000—10000元。
以激發縣鄉人大代表履職活力為重點,制定下發了《關于在全市開展“雙聯雙爭”活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小組建設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對縣鄉人大代表小組活動和代表履職提出具體要求,明確提出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目標任務等方面的“規定動作”,讓縣鄉人大代表工作有了明確方向。
注重引導縣鄉人大在重要監督議題上發揮作用,實行市縣鄉人大一盤棋,上下協同聯動。僅2014年一年,就在農村安全飲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吧管理等多個重要監督議題上實現了三級聯動監督,取得良好效果。市人大常委會把規范全市網吧行業管理作為監督議題后,市縣鄉三級人大共動員200多名人大代表參與視察調研,暗訪摸排,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摸清了全市網吧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舞陽縣人大常委會,在暗訪中邀請新聞媒體全程參與,將發現的問題拍攝成影像資料,在相關會議上播放,引起了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取締黑網吧26家,停業整頓3家,查扣電腦46臺,網吧經營秩序得到基本扭轉。
務實創新 助力發展履職盡責
“郡縣治,天下安。縣級人大承上啟下,縣一級治理在國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縣級人大只有與時俱進,務實創新,才能真正助推發展,履職盡責。”這是漯河市所轄的幾個縣區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的共同感受。
的確,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的深入開展“雙聯雙爭”活動等指導性意見和“規定動作”,在各縣區得到了因地制宜的創新,變成了各具特色的具體行動。臨潁縣人大開展了“三個三”活動,要求常委會每位副主任分別聯系3個代表小組,年內開展3次以上調研活動,形成3篇以上有份量的調研文章。源匯區開展了“三聯系,兩注重”活動,要求常委會主任、副主任聯系委員,常委會委員聯系代表,代表聯系選民;在監督中注重經濟發展,注重惠及民生。舞陽縣人大開展了“三個一”和“兩先一優”等活動,該縣各鄉鎮人大有計劃地開展調研、視察、檢查和工作評議,形成了爭先進、創一流、促工作的良好局面。
同時,各縣區人大始終把提高履職實效作為重點,積極探索創新切實有效的工作舉措。臨潁縣人大針對垂直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不是由地方人大常委會任命,容易在監督上出現“盲區”的情況,研究如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垂直管理部門的監督。先后組織90多名市縣人大代表和群眾對全縣所有垂直管理部門工作及執法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并將測評結果及時反饋給其上級主管部門作為干部選用參考,有力地規范了垂直管理部門的執法行為。
舞陽縣人大常委會每年都開展“千名代表大走訪活動”,先后引導代表走訪選民5萬多人次,形成代表建議230多條,調動了代表履職的積極性。他們還每年選擇全縣一半以上的鄉鎮,由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一府兩院”領導,面對面與代表座談,聽取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督促“一府兩院”解決代表提出的問題,本屆以來已先后召開座談會21場,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了解決。
郾城區人大采取“背靠背”的方式進行執法檢查和視察調研,不要政府或相關部門陪同,不走事先安排的路線,不提前打招呼,直接深入群眾,深入實地查看,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審議意見作出后,年末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隊,深入相關部門或項目現場,問審議意見完成情況,切實做到不走過場、不留死角,避免了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落實流于形式。
規范提升 暢通民意有所作為
風勁舟行遠,心潮逐浪高。在臨潁縣、舞陽縣走訪過程中,幾位鄉鎮人大主席道出了他們相同的看法:中央18號文件和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對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是一個重要機遇,鄉鎮人大作為人大系統的“神經末梢”,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春天”。
鄉鎮代表聯絡站建設讓他們“鳥槍換炮”,以前接待代表“無處落腳”,現在不僅辦公場所有了,桌椅、電腦也有了,甚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投影儀、音響設備也全部配齊,各項工作制度重新修訂規范,工作人員全部到崗,黨委分管領導重新明確……
鄉鎮聯絡站正在成為基層代表學習提升的“充電站”。臨潁縣城關鎮人大主席團先后邀請4名專家領導現場解析《選舉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規,開展《憲法》等相關法規專題培訓4次,組織代表參加“臨潁周末大講堂”學習。圍繞“如何寫好議案建議”等問題,邀請郭志安、邢俊生、符國亭等3名省市縣代表到聯絡站現身說法,與鎮人大代表交流心得,互動討論,收到了良好效果。
鄉鎮聯絡站正在成為代表搜集民意的“直通車”。2015年的 9月20日,是舞陽縣人大代表集中接待選民日,迎來了金莊、白果樹村的幾個群眾。“我們金莊村是全縣聞名的香菇村,道路不通給香菇外運帶來很大影響”,“我們這幾個村雖說離縣城只有幾里地,但一到雨雪天甭想出去”……群眾說的熱烈,代表記的認真。“道路不通不僅影響群眾生產也影響群眾生活,是個大事,今年的人代會上我們聯名把這個建議提上去”,幾位代表很快達成了共識。
鄉鎮聯絡站正在成為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在臨潁縣固廂鄉,人大主席團依托代表聯絡站,廣泛搜集社情民意,定期入戶走訪、傾聽民聲,分類約訪、化解問題,上門拜訪、收集良策,適時回訪、查漏補缺。近日,該鄉又設立了4個村級代表聯絡點,將接待群眾的場所搬到村里面,代表現場辦公,面對面服務選民群眾。
(《人大建設》2015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