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5來源:
人大“問”路后發生的事兒
耿高產 楊 艷 吳莎莎
2016年8月18日,漯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對市人民政府〈關于市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并進行了滿意度表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雷建民指出:“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圍繞審議意見中提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了大量工作,推動相關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在為市民創造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希望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繼續采取得力措施,鞏固好整改成果,確保市區道路交通安全,確保全市人民群眾滿意。”
此時,距2015年的10月29日漯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對市區交通安全工作進行專題詢問還不到一年。
強宣傳 重教育 全民交通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
專題詢問會后,漯河市政府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提出的要求,首先從抓宣傳教育入手,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圍繞貫徹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建立常態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市民、學生、機動車駕駛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法制意識、文明意識,增強了全社會遵規守法,維護交通秩序的自覺性。
將道路交通安全內容納入全民普法教育、文明單位考核和中小學生教學大綱,深入開展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和“文明出行、和諧漯河”志愿服務活動,印發《關于規范依法整治市區電(機)三輪車的通告》,動員社會各界開展文明勸導活動,文明出行活動,構建了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社會“五位一體”的宣教網絡。自2015年11月起,先后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五進”活動356次,上交通安全法制課400多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60多萬份,宣傳光碟8000多張,宣傳掛圖25萬多張,懸掛條幅9000多條,宣傳和教育群眾達300多萬人次。
持續實施“保護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漯河日報、漯河晚報每周拿出2個整版,曝光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現已經刊登曝光39期,77個整版。發揮市區13塊戶外大型顯示屏、商業樓宇間600多塊電子屏作用,循環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宣傳片警示片。通過微博、微信、手機短信等方式,與廣大網友互動交流,加強輿論引導,發布交管動態、路況天氣、安全提示及宣傳法律法規等內容,今年以來已編發微博9000余條,微信7000余條,發布路況信息3000余條、交通安全提示4000余條、為網友解疑答惑9000余條。
強規劃 重引領 交通設施科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專項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是市人大常委會始終關注的關鍵問題。一年來,市政府按照審議意見要求,進一步細化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管理,著力抓好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市中心城區道路系統專項規劃、市中心城區慢行系統專項規劃的實施,并加快編制市區農貿市場網點布局專項規劃,解決商戶無市可入、無場可進等問題。
組織上海同濟大學交通規劃設計院專家組來漯開展調研,對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綜合交通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漯河市政府召開重大專題匯報會,聽取專家組研究成果匯報,從城市功能疏解、優化路網結構、完善公交體系、基礎設施挖潛等方面制定出了中、遠期規劃,形成近期交通擁堵改善方案。
市公安、發改、建委、交通等部門結合實際,深入調研、勘察路網結構、學習外地經驗,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與我市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按照設施挖潛、管理提效、路網完善、停車管理、公交優先等要求,細化方案、抓緊實施,促進市區交通基礎設施科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強基礎 重投入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專題詢問會上,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加強漯河智能交通體系建設,提升市區道路通行能力,倡導綠色出行方式,是破解交通擁堵的重要舉措和根本出路。一年來,漯河市區已新建智能監控路口110 處,電子警察路口80 處,緝查布控卡口30 處,智能信號燈路口60處,信號燈聯網協調路段3處,緝查布控指揮平臺1個,綜合交通指揮中心1處,投資6000萬元的智能化交通體系建設也即將建成投入使用。
漯河市政府責成相關部門加強協調溝通,在新建、擴建和改建道路及時安裝施劃交通設施,確保交通安全設施與道路建設同步實施。對市區 19條主干道交通標志標線全面完善提升,做到清晰醒目、美觀整潔,提升了城市交通的形象。一年來,施劃熱熔標線10萬平方米,整改清除不規范標線4萬平方米,科學規劃主要路口、路段的機動車道、非機動車等待區60處,新增交通安全標志160塊。
實施交通暢通工程,市區衡山路中段、黃河東路等整修工程已完工,龍江路、太白山路、交通北路等路段改造工程和丁灣橋加固維修工程正在按計劃推進,一批斷頭路打通工程也納入到了路網建設規劃。市政府投資2000余萬元,開展破損道路通行質量提升行動,完成了黃河路、淞江路等道路大面積冷再生處理,對市管22條主干道損毀的路面和人行道進行維護,對市區排水管網及外圍河道進行系統疏挖,市管道路綜合完好率、路燈亮燈率均達98%以上。
在原有228臺天然氣公交車輛基礎上,漯河市政府又投資3000萬元,購置60臺氣電混合的豪華車輛,新開辟的兩條公交線路已投入運營。投資200萬元建成漯河市公路運輸樞紐信息中心,實現了公交線路車輛GPS智能調度。
強協調 重挖潛 停車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
停車難問題是人大代表和市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漯河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迎難而上,立足現實狀況,從挖潛改造、強制規劃、嚴格查糾等方面綜合施策。首先組織力量對市中心醫院、市二院、丹尼斯百貨等停車需求大的單位進行摸排調研,挖掘潛力,試點收費,提升臨時停車泊位的周轉使用率。對市區企事業單位院內的停車位實行節假日開放共享,并在門口設置提示牌,引導周邊車主合理使用公共資源,有效緩解重點路段、重點區域停車壓力。
根據市區道路交通流量,科學設置臨時停車泊位,充分挖掘停車資源。今年以來,先后對大學路、五一路、建設路、柳江路、西京路、海河路等路段停車泊位進行完善提升,新增停車泊位3200個,更新舊停車位1100個,清除不規范停車泊位240個,目前市區主次干道兩側臨時停車泊位達到12000多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停車難問題。
堅持做好新建小區的停車場位查驗工作,嚴格按照商品房住宅區每百平米建筑面積配件1個車位,保障性住宅區按0.5個車位配建實施原則對不達標小區,按要求進行整改,直至整改到位,驗收合格,保證停車位按規劃配建到位。整治老舊小區、樓院1000余個,合理增設停車位,硬化路面20多萬平方米,補建、改造停車位3000余個,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將市區道路劃分為“嚴管道路”和“控制道路”,在“嚴管道路”內,加大執法力度,杜絕違法停車;在“控制道路”內,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基本實現了主干道路無違法停車,其它道路違法停車明顯減少,營造了和諧暢通的交通環境。
強治理 重規范 市區道路交通秩序進一步改善
過去,治堵治亂一直處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情況,僅靠查扣和突擊整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對此,市人大常委會要求要以“兩城同創”為契機,拿出治理交通擁堵和交通秩序混亂的治本政策,防止反彈。對此,漯河市政府多次開展調研,排查市區擁堵和混亂段點,深入分析原因,逐一研究緩解交通擁堵的對策和方案,制定了《漯河市2016年交通改善項目實施計劃》和《漯河市近期交通擁堵改善方案》,有針對性地采取治亂、疏堵、保暢等措施,推動交通擁堵點段治理和改造措施落地。
招錄300名輔警,新購警用摩托20輛,抽調16名民警,集中調配使用,帶領輔警分包路段崗點,充實到市區主干道67個崗點,分包路段崗點,治堵治亂,服務群眾。巡邏騎警實行彈性、錯時、延時勤務制度,確保全天路面見警率。制定市區惡劣天氣交通應急疏導預案,適時研判、視情實施,確保突發嚴重交通擁堵時快反快處。
針對市區泰山路橋南濱河路口、橋北原萬果園門口路段、人民路中心汽車站門口路段等區域性交通擁堵混亂點段,采取加裝中央隔離護欄,優化信號燈放行方案,高峰時段交警指揮疏導,實施交通禁左、優化信號配時等措施,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情況,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取締召陵區燕山路夜市、人民路上陽山路以東的馬路市場和陽山路的夜市,對市區五一路、漢江路、漓江路、交通北路等20多條道路的占道經營及集貿市場的出場經營行為進行集中治理,真正還路于民。對學校周邊的流動經營、占道經營進行集中清理。分步分期將市區內的光明路、中華市場等大型老舊市場實施外遷,緩解市區通行壓力。
對機動車亂停亂放、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摩的”非法營運、公交車、出租車不在站點???、酒駕毒駕、黃標車老舊車渣土車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一年來,查處各類交通違法224034起,查扣“摩的”835輛,勸導教育“摩的”駕駛員2500余人次,查處非法營運車輛77臺,違規運營出租車70臺次,糾章600多臺次,酒駕醉駕1394起,無證駕駛5762起,拘留70人,注銷拆解、公告牌證作廢黃標車老舊車8724輛。
強化行人、非機動車違章治理,在市區人民路與交通路口、黃河路與泰山路口新建2套“行人違法闖紅燈自動抓拍曝光系統”,對闖紅燈的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違法行為語音警示、自動分析抓拍,同步在路口電子屏幕曝光。建成以來已抓拍、曝光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13621人次,播放交通宣傳片1萬余次,路口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人大建設》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