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來源:
食品名城建設是我市“三個名城”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政府工作報告多處對今年的食品名城建設作出部署。與會的市人大代表就如何高質量推進食品名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朱新建代表認為,漯河作為“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和保證體系建設雙試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下,全市食品安全形勢較為穩定,但仍有一些工作需要引起重視。比如源頭污染尚未根治、生產加工過程存在隱患、監管制度仍需完善等。他建議,一是創新監管思路,形成監管合力。一方面要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另一方面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對現有的監管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率。二是推進制度建設,以完善的機制促進長效監管。從監管體系和制度上查找漏洞,強化治本措施,以制度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堅持監管與自律并重的原則,逐步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三是加強幫扶指導,以產業規范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相結合,科學制訂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食品產業發展規劃,引領產業迭代升級、健康發展。
劉智勇代表建議,要促進食品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提升行業整體素質,推進產品、產地認證工作,從根本上保證產品的安全。堅持一手抓標準化生產,一手抓質量安全監管,落實產品質量安全制度,加強食品行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等組織建設,加強行業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加強全程溯源制度的落實,倒逼各環節責任的落實。
郭長海代表建議,以“高標準”建設推動食品產業高端化發展,在食品安全、食品質量、食品生產能力上拉高標桿,提高整體競爭力,切實提升企業標準化水平。